去梯言/八百年該躍進一下了【聯合報 公孫策】

2015.06.18

一個偉大的紀念日悄悄過去,一塵不驚。

一二一五年六月十五日,英王約翰被迫簽署〈大憲章〉,那是現代民主政治的嚆矢。

如此偉大事情的八百年紀念為何一塵不驚?因為民主對我們而言,已經如呼吸空氣一般自然,沒有人在意「空氣打哪來的」?

可是人們非常在意「空氣的品質不佳」,而且對任何改善或管制措施都很有意見。相對來說,我們對今天台灣民主的品質不佳很在意,可是卻沒有人提得出改善方法。

〈大憲章〉初草擬時,一些英國北方貴族態度悲觀,他們認為,企圖以一紙憲章約束國王的行為,無異於水中望月,所以,他們提早打道回府。而他們的質疑與行動,促使留下的貴族制訂了〈大憲章〉第六十一條,規定由一個廿五人的委員會來監督國王,委員會並可聯合人民「採取一切手段」,強迫國王改正錯誤。

雖然,這個第六十一條規定並未能付諸實現,但是它的思維與經驗,卻在三十年後促成了一個「獨立於王權之外的四名自由維護者」,任何決策都必須通過他們;同時,大法官、掌璽大臣等應由全體大貴族推舉產生。─這是代議制度的前身,但也是「最高權力者與財勢既得利益結合」模式的起源。

台灣的民主政治,已經到了「民主只剩下投票,政治只剩下選舉」的窘境。而人民對「有權者與財團結合」的憤怒,也在去年九合一選舉「炸鍋」。可是,情況能否改善,依然令人悲觀。

思考個中原因,個人認為「過半民意」是一大原因:包括總統、立委、縣市長,都認為「我得到超過半數選民的授權」。因此,他們只要跟少數既得利益結合即可,得票比率高的甚至可以不甩議會,一意孤行。

這是我對「負數票」主張寄予厚望的最主要原因—當選者將因此而不再有「過半民意」的光環。負數票基本上仍是「一人一票,票票等值」,只不過,「反對」某候選人的一票,將以「負一票」形式呈現,而不再成為對手的「正一票」。

很多人對「負數」一詞感到不安。但正如〈大憲章〉簽署之時,羅馬教廷仍宣布「零」為魔鬼數字,一直到十九世紀,歐洲人才「安心的」使用負數與零,而「負數」的使用,對人類社會事實上造成了躍進式改變,「負數票」也將對民主政治造成相同改變。

民主政治八百年了,是該「躍進」一下了!

  分享本文章到: